“我还能说什么呢?我的同事也在那里被杀了。”
所谓“远在天边、近在眼前”,当遥远的国际新闻变成说话人的“实感”,在现场聆听的岛叔被震撼了。
说话人叫兰普罗斯·斯特吉乌拉斯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席教授。
这一幕发生在今年的北京香山论坛。当时,这位教授在回答巴勒斯坦驻华武官的提问:“AI对加沙儿童教育能有哪些帮助?”
——一个看上去有点“偏题”的提问,却令本来活跃的会场瞬间安静,乃至沉默。
一头白发的武官解释:“我们(加沙)有四代人都缺乏教育,因为那里既没有学校,也没有河流等饮用水……AI能提供什么帮助吗?”
斯特吉乌拉斯也叹了口气:“大家都看到加沙每天发生的惨剧。情况很糟,缺乏基础设施,没有互联网,没有电,大多数学校都被炸毁……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,但没有基础设施,什么也做不了。我们需要沟通平台去解决。”
战火连天仍不忘教育,这一幕令人感佩。有网友评价:“不真正关切被遗忘的角落,又怎能奢谈未来?”
今年,在这个以国际安全和防务为主题的论坛上,更多的嘉宾讨论起迫在眉睫的问题:AI将如何影响战争?
巴基斯坦国家海事研究所所长、退役海军中将阿赫迈德·萨伊德就表示,人工智能驱动的军事技术发展越来越快,未来战争形态出现新特点。比如在战略决策层面,一些传统做法不敌最新的无人机战争。
技术升级迭代,也带来安全风险与伦理困境。
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袁艺大校说,有外媒报道,以方使用AI系统跟踪采集巴勒斯坦人行为数据,给他们“打分”定义危险程度,90分以上就成为攻击目标。
巴基斯坦国防大学客座教授阿迪尔·贾玛乌丁·汗担忧,如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无人机系统和武器系统,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想的后果。
怎么平衡技术与风险?
马来西亚总理办公室前高级顾问、亚太“一带一路”共策会高级研究员彭润年认为,现在谈平衡还不现实——
“在加沙,人工智能和算法被用来杀害平民;一些地方供应链被武器化,传呼机可被当成炸弹杀人;美军与美国科技巨头勾连,推动AI军事应用。这种情况下,怎么谈自控和节制?”彭润年说。
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李文提醒,若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至核武器破坏力,世界能否形成共识、控制AI发展应用,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。
一名士兵在操纵无人机。图源:参考消息
往前看,也要往后看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今年,不少外国嘉宾提到九三阅兵。也有人发问:中国是不是在“秀肌肉”?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论坛现场表示: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‘肌肉’,就会被欺负。”他举了美国轰炸伊朗、以色列轰炸卡塔尔的例子:“这让许多小国感到恐惧。”
郑永年说,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讲过,历史上,西方国家来亚洲没多久,就大肆推行殖民统治;中国跟亚洲国家相处几千年,从未殖民任何人。历史和现实经验都表明:中国越强大,区域越和平。
用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的话说,“作为和平之师,中国人民军队越强大,制约战争的力量就会越壮大,世界和平与发展就会越有保障。”
守护今日和平更要牢记历史。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,80年在人类历史只是一瞬,但一些国家已将一些历史记忆“修正”得面目全非。
中国是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?历史常识正遭“挑战”。美国跟日本“合作”结束了战争?伪二战史观在个别国家甚嚣尘上。
“保存和客观展现二战胜利的历史真相,更好地贯通历史、现实和未来,才能确保人类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。这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。”崔洪建说。
9月18日,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。图源:新华社
“没有一个论坛(像北京香山论坛),可以安排乌克兰、北约和俄罗斯的人一块儿开会。感觉真的很棒,真的很棒,特别棒。”
这三个“棒”,让满堂会心一笑。
讲话的是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(RIESS)主席易思(Baron von Pfetten),一头白发,操一口发音不太准但能听懂的中文。
他说得没错,今年参加香山论坛的官方代表、专家学者、各国观察员,来自100多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,覆盖了发达国家、新兴大国、中小国家及冲突地区有关国家。
不论如何,谈总比不谈好。只要谈,或许就能谈出理性。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说,北京香山论坛最值得赞赏的一点,就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到,“无论你来自小国、大国还是中等国家”。
这也是中国一直奉行的价值观。别以“教师爷”自居,别搞“拳击台”, 不论彼此关系是友好、中立还是冲突,大家坐下来,平等对话交流。不放大霸权,不强推话语,让弱者的处境被看见,让冲突的各方能沟通,让每一个声音能被倾听和正视——这就是中国想做的。
正如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所说:军人的握手,比枪炮的交锋更能实现和平。
立场再敌对,也得见面;声音再微弱,也得被听见。或许这才是国际社会该有的样子。
文/云鹤、胡杨
编辑/绫波、点苍、安先
来源/侠客岛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