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海客新闻
汇聚治理合力,坚持“智能向善”(国际论坛)
2025-09-30 07:18:14
来源: 人民日报
分类: 海客新闻

真正顺应发展潮流、人类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,必然是普惠公平、开放包容的

近日,中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提出“人工智能+”国际合作倡议,再次彰显推动加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坚定担当。一段时间以来,中国相继举办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、世界机器人大会、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国际会议和赛事,发布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》《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》,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,启动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。这一系列举措,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路径、全球贡献与治理智慧,持续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。

在政策引领、技术持续攻坚和产业需求驱动的共同作用下,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整体性、系统性跃升。得益于有效的政策引领,各地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、出台扶持资金与产业规划,逐步形成区域集群效应。在技术突破上,中国人工智能在算力基础设施、大模型开发、算法效率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。在产业生态上,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制造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医疗等关键领域。开源文化与初创生态活跃,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,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崛起,推动了行业创新。

中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开发者,更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和数据来源国之一。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7000亿元,并连续多年保持20%以上的增长率。中国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数量、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均居全球首位。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4年)》显示,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4.5万件,产生自中国的占比达61.5%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具有人工智能应用的丰富场景和治理经验,可为世界各国提供有益借鉴。

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、广泛应用,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变革性机遇的同时,也带来不容轻视的安全风险和治理困境。由于各国技术发展不平衡、治理能力差距大,国际机制缺乏协调,国际社会尚未就人工智能治理形成广泛共识。个别国家为维持自身发展的绝对优势,将人工智能治理议题政治化、工具化,对内放松监管,对外通过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形成创新壁垒,限制他国发展、阻碍国际合作,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结构性困境。

人工智能是全球性技术革命,理应服务全人类,各方应推动形成风险同担、收益共享的格局。技术分裂只会导致安全标准的碎片化,阻碍合作交流更将加剧智能鸿沟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必须以人类福祉为中心,始终聚焦应对挑战、促进人类发展。真正顺应发展潮流、人类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,必然是普惠公平、开放包容的。唯有坚持“智能向善”,兼顾安全与发展、公平与包容,推动建立相关标准与协同机制,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公共产品。

作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大国,中国积极应对各类潜在风险挑战,切实推进国际合作,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。中国倡导发展与安全并重,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为全球治理提供价值基础;通过倡导分级管理、敏捷治理等方式,为国际社会贡献治理经验;通过推动建立可管可控的技术平台、推行责任共治,为产技协同提供路径。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,倡导推动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,重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,致力于提升全球治理机制的包容性与公平性。

未来,立足人工智能治理实践经验,中国愿同各方加强合作,就发展战略、治理规则、技术标准进行对接协调,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,汇聚治理合力,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、安全、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。

(作者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肖 茜)
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9月30日 第 03 版)

电话:+00393778310143 邮箱:italyxinhua@gmail.com 联系地址:via conte verde 68/A 00185 roma italy

备案号:浙ICP备2021040248号 公安备案号:33112102000139

意大利新华时报版权所有,网站所有内容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