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海客新闻
文化交融的音符流淌在伊犁街巷(边城见闻)
2025-09-29 07:28:50
来源: 人民日报
分类: 海客新闻

位于新疆伊犁的都拉塔口岸。

蔡增乐摄(人民视觉)

中哈两国画家在伊犁联合采风写生。

王小军摄

英国姑娘卢卡在那拉提景区留影。

陈维维摄

新源县艺人在那拉提景区演奏传统乐器。

本报记者 宦 翔摄

图片来源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

审图号为新S(2025)040号

2025年“冰雪丝路杯”那拉提国际高山滑雪邀请赛现场。

张文庭摄

那拉提景区一角。

张文庭摄

“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,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,还是那里的杏花,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……”一曲深情的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,让伊犁和那拉提声名远扬,远方客人纷至沓来。其中,就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姑娘卢卡,她与男友——新疆伊犁新源县小伙陈维维一起,在那拉提草原景区开了一家旅行社,并通过自媒体,向世界讲述那拉提、伊犁和新疆故事。

那拉提位于新源县境内,雪山、森林、草原、河谷交织,被誉为“空中草原”。相传成吉思汗西征,带领蒙古大军赶往伊犁河谷集结,翻过山岭,忽见云开日出、艳阳高照,一马平川的草原上繁花怒放、流水潺潺,顿觉心旷神怡,不禁大呼“纳喇特,纳喇特……”“纳喇特”意为“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”,后音译为“那拉提”。

伊犁不仅有美丽的那拉提,这里还有天山草原风光、闻名遐迩的八卦名城,以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“东方小夜曲”的《草原之夜》诞生地“可克达拉”等景点。美丽的自然风景,深厚的文化底蕴,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,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“卢卡”们来到伊犁。

从格拉斯哥到那拉提——

“那一刻我便决定留下来,再也不想走了”

卢卡与陈维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求学期间相识。毕业后,两人游历多国,一路走一路拍,在网络上分享旅行见闻,成了一对小有名气的旅行博主。2023年,两人来到陈维维的家乡新源县。

“来新疆之前,我对这里的印象只有戈壁、沙漠。”卢卡说。踏上那拉提草原,连绵的雪山、无垠的草原,彻底颠覆了她的想象。她清晰记得第一次骑马穿行草原、第一次走进哈萨克毡房的经历,“我从未见过像那拉提这样美的地方!那一刻我便决定留下来,再也不想走了。”

“三面青山列翠屏,腰围玉带河纵横”,这一民谚道出了那拉提的迷人。天山支脉阿吾拉勒山、那拉提山,在这里与安迪尔山相连。三山耸立,积雪消融,汇成蜿蜒的巩乃斯河。草原、雪山、松林相映成趣,那拉提草原草高花旺,碧茵似锦,迎接每一位客人。

“和维维一样,我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。”卢卡说。两人决定在这里创业。去年5月,他们的旅行社正式开业。卢卡的镜头也对准新疆。在她的短视频账号里,“小老外”看新疆系列成了爆款。她时而是充满好奇的游客,时而是大快朵颐的美食家,向海内外粉丝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。他们拍摄的新疆相关视频,在国内网络平台总播放量超过2亿,粉丝量近100万。

视频中,卢卡常将那拉提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相比。“这里和阿尔卑斯山一样,都有雪山、森林和草原,非常漂亮。”卢卡说,“但这里更辽阔,更有原始自然之美。开车几个小时就能从河谷到高山,这种空间的转换和景色的丰富程度,在其他地方是很难体验到的。”

在一个视频中,卢卡记录了那拉提的一日。清晨,在巩乃斯河谷的氤氲雾气中漫步,感受春日般的清新;中午,驱车盘山而上,穿行于高大茂密的雪岭云杉林,仿佛置身盛夏的童话森林;傍晚,抵达海拔2400米的山顶,视野开阔,宛若高远的秋日之境。“一天之内,我们仿佛穿越了不同的季节,”卢卡说,“这就是那拉提的魅力,它的广袤和丰富,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。”

从学习中文到旅游推介——

“让更多人跟着老外看新疆、看中国”

在那拉提景区,一场哈萨克族传统婚俗表演正在上演。伴随着欢快的乐声,“新娘”在女伴搀扶下,款款走向“婚房”——一座装饰华丽的毡房。“婆婆”迎上前,将手中的糖果、包尔萨克(一种油炸面食)撒向人群,这被称为“恰秀”,寓意甜蜜和祝福。

人群中,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姚楚兴看得津津有味。“很精彩,这样的表演让我对这里的文化有了更多了解。”姚楚兴说,“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,也是一次‘文化之旅’。”

在这片开放辽阔的草原上,文化交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在陈维维帮助下,卢卡已学习中文一年多。她的视频中,常有她用中文与陈维维家人互动的场景。厨房里,她跟“准婆婆”学做新疆美食,从揉面到拉条,学得有模有样;除夕夜,她穿着红色衣服,认真地学习拜年手势,向长辈送上祝福。

卢卡和陈维维的旅行社,也成了文化交流平台。他们利用海外粉丝群,邀请不同国家的网红博主来新疆采风。“我们会为他们设计小众、深度的路线,”陈维维说,“比如,带他们去森林里采蘑菇,去哈萨克族牧民家做客、挤牛奶,体验最原汁原味的游牧生活。”他们正计划邀请来自白俄罗斯、荷兰、美国等国的10余位网红来新疆游玩,“让更多人跟着老外看新疆、看中国”。

今年3月,“冰雪丝路杯”那拉提国际高山滑雪邀请赛在哈茵赛滑雪度假区举行,中国、蒙古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179名运动员参加。蒙古国选手特勒门·伊苏在高山滑雪大回转项目比赛中获得三等奖。“我从蒙古国到那拉提用了三天时间。那拉提真的很美,来到这里,我的疲惫感瞬间消失了。”她说。

依托“全季、全时、全龄、全域”的旅游格局,新源县不断擦亮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采摘、冬嬉雪”四季旅游名片,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来新源县采风的土耳其哈里吉国际时事传媒导演塞尔坎·科奇表示:“这里的风土人情是如此的丰富多彩,那拉提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总是让人拍不够。”

从画笔到歌声——

“这里的文化太迷人了,我想创作更多融合音乐”

不久前,“美美与共·和美伊犁”中哈知名画家走进伊犁文化交流活动举行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画家来到这里,采风写生,参加作品展、艺术沙龙等活动,进行跨国艺术对话。

“首次来新疆,在伊犁果子沟,我看到了绝美的风光。”哈萨克斯坦油画家维克多利亚·崔说,她印象深刻的是,此行有机会与中国画家并肩创作,交流学习中国山水画创作技艺,“这种交流不仅让我对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,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喜爱”。

“哈萨克斯坦同行在用色上比较鲜活,像极了伊犁的秋天;我们中式山水则留白含蓄,似晨光中的白石峰,两者碰撞,有了新味道。”中国画家晏明说,这些画作,被誉为“中哈友谊的视觉日记”。

交流互鉴,不止于画布上凝固的风景,还有舞台上的盛情。今年7月,在伊宁市六星街景区,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举行,配套活动“让我们舞起来”中外舞蹈嘉年华活动,点燃了夏日热情。当伊犁州歌舞剧院演员跳起经典的《黑走马》时,哈萨克斯坦舞者情不自禁加入其中。哈萨克斯坦“纳兹”国家舞蹈剧院演员艾多斯·阿曼迪库里表示:“舞蹈节为我们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,更让大家感受到两国人民的心心相通。”

文化交融的音符,流淌在伊犁的街巷里。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六星街,由德国工程师设计,因从空中俯瞰呈正六边形而得名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伊宁集旅游观光、文化展览、特色餐厅、工艺加工等于一体的热门景点,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、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。

在六星街工人街的晚枫蝶咖啡馆,来自古巴的驻唱歌手莉莉与乐团的墨西哥伙伴,用音乐架起沟通的桥梁。他们2024年来到这里,“不仅因为伊犁湛蓝的天空和热烈的阳光,更因为这里深厚而奔放的音乐”“这里的民歌既豪迈又情感细腻,与拉丁音乐的热情与深邃很像”。他们对新疆民歌进行适当改编,用中文和西班牙语演唱,迅速走红,演唱视频在平台上获赞超百万。“这里的文化太迷人了,我想创作更多融合音乐。”莉莉说。

莉莉用歌声讲述她“留下来”的故事,卢卡用镜头记录着她“离不开”的理由。她们的故事,是今日伊犁的缩影。这片土地的开放与包容,让远道而来的“异乡客”找到了家的感觉,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。一个个动人的相遇正在发生,一个个美美与共的故事传播开来。

链接·新疆伊犁新源

新源县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,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东部。新源意为“新开拓之原野也”,亦称巩乃斯。这里旅游文化内涵丰富,首届那拉提“杏花节”全国摄影展、新疆那拉提·紫金音乐节、伊犁州全民健身高山滑雪比赛等文体旅商活动丰富多彩。

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成立于1999年,2011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风景区内集草原、沟谷、森林于一体,植被覆盖率高,野生动物资源丰富,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,被誉为“天山绿岛”“绿色家园”“五彩草原”。主要景点有天界台、游牧人家、塔吾萨尼(哈萨克语意为“美丽的山沟”)、天仙台、沃尔塔交塔观景台、雪莲谷等。

(本报记者 宦 翔 韩立群 胡仁巴)
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9月29日 第 15 版)

电话:+00393778310143 邮箱:italyxinhua@gmail.com 联系地址:via conte verde 68/A 00185 roma italy

备案号:浙ICP备2021040248号 公安备案号:33112102000139

意大利新华时报版权所有,网站所有内容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。